老照片中的好作风|致敬,我们初心的显影
家乡曾是一片革命热土。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那块不算很大的革命老区走出的人民子弟兵,竟有十四五万人。参军前,他们多是普通农民,也有部分来自被改造的民间武装;参军后,他们像变了个人,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为八路军、解放军的坚强战士。
家乡曾是一片革命热土。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那块不算很大的革命老区走出的人民子弟兵,竟有十四五万人。参军前,他们多是普通农民,也有部分来自被改造的民间武装;参军后,他们像变了个人,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为八路军、解放军的坚强战士。
背影是一位姑娘的。她正奋力摇着桨,身影有些瘦削,又在瘦削中透着矫健;她穿着一件右开襟格子上衣,胳膊上的半截袖子好像是补上去的;她背对着我们扬头看向对岸,仅看背影,我甚至能感觉到她目光的坚毅。她虽然没有多么强壮有力,但仿佛能让观者听到桨和水流撞击的响声,哗啦、哗
年长一些的、特别是喜爱看《解放军报》的老同志,或许有的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军报一版上那篇特殊的寻人文章——《大辫子姑娘,您在哪里》。当时我初读此文,心头一震:文章追索一位渡江战役中摇橹送大军过江的年轻姑娘的踪迹,旁边配发的那张照片更是摄人心魄——只一个奋
1999年4月,南京解放迎来了50周年。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时刻,江苏卫视播出了大型纪录片《风雨钟山路》。
这张照片上,有一个梳着长长麻花辫的年轻姑娘的背影,她努力的划着木船,载着我军的将士横渡长江,这张照片绝对是定义历史的一张照片。